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0章(3 / 5)

棠摇头,诚实道:张兄误会了,此事非我所长。

&esp;&esp;张安之点点头,表示明白——既然如此,那这份图纸就是寒山派内里的其他高人的手笔。

&esp;&esp;其他在场人士也点点头,心领神会——看来自己等人打听到的消息无误,除了以这小姑娘为首的掌门一脉外,寒山派里负责其它事务的弟子确实是不爱出门。

&esp;&esp;新城落成后,铁笔判官杨唯辩请寒山派孟掌门取名,又怕那位姑娘懒怠在此事上费心,提前预备了一些选项,孟瑾棠看过后,圈定了仁安二字。

&esp;&esp;江湖同道们很给面子地捧了捧场——这俩字里,仁指的定然是孟掌门仁厚侠义,安则代表安逸平和,充分寄托了此地居民的美好愿景,相信掖州在寒山派的带领下,一定能蓬勃发展。

&esp;&esp;不过在新城建好后,杨唯辩等人又遇见了一个略有些为难的问题——一般的城镇,都有官府存在,但江湖气氛太浓厚且本身就在武林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城市,比如散花坊所在的维摩城,就没有朝廷势力驻扎。

&esp;&esp;按理来说,仁安城乃孟掌门所建之城,可以跟维摩城划为一类,但仁安与寒山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不像散花坊,直接坐落在维摩城之中,杨唯辩写信请孟瑾棠示下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是先耐心等上一等。

&esp;&esp;孟瑾棠其实是想借此看一看朝廷那边的态度。

&esp;&esp;寒山派跟朝廷那边本来无甚交情,在孟瑾棠砍了不少红名的各类暗探后,更是由路人关系转为冷淡。

&esp;&esp;杨唯辩虽然不解,也按照孟瑾棠的叮嘱,老老实实地等了一段时间,最后接到了一份来自朝廷的提议。

&esp;&esp;提议中说到,寒城由原先的梅台镇跟合陆镇合并而成,位于寒山脚下,平日多有江湖豪杰来来往往,为免孟掌门行事不便,今次特地将其中的两所县衙撤去,并将其中部分人手转移到新的仁安城中,帮忙安置新居民。

&esp;&esp;来自朝廷的使者满面堆笑,表示如今正是风雨飘摇之季,江湖动荡不安,掖州一地多亏有孟掌门主持大局,才稳住了局势,为此,朝廷一定得有所表示才行。

&esp;&esp;不少江湖势力的首领都有来自朝廷的虚封,比如万宝楼万大掌柜,就有淮宁侯的封号,但与北陵侯檀无栾不同,他的江湖身份更受承认,所以平日里也没什么人会以爵位相称,也不会在江湖朋友面前摆侯爷的架子。

&esp;&esp;除此之外,七星观、净华寺还有白云居的历代掌门,也有禅师、真人一类的虚封——最早那会,净华寺主持跟七星观观主虽然也没表现出什么高兴的态度来,但也都淡定地接受了建京的好意,但等朝廷使者前往白云居的时候,却被对方用你们特么是不是脑袋有病的目光糊了一脸。

&esp;&esp;朝廷给白云居居主准备的封号也是xx真人,但白云居跟净华寺以及七星观不同,虽然同样修持己身,但并不代表里面的弟子是出家人——这点也不难推测,毕竟白云居内妹子们惯用的武器是刀,含蓄点的用短刀,直白点的用砍刀,在画风上极具威慑力。

&esp;&esp;当时接到封号的居主是一位喜欢喝酒吃肉的妹子,她总感觉朝廷的态度是在跟自己的食谱作对,未免双方关系因此恶化,朝廷那边反应迅速地做出了调整,将赠送给居主的称呼改为了明见散人。

&esp;&esp;对于新的掖州主,朝廷那边也依照老套路,除了各色金银玉器外,还赠以永济侯的虚衔——本来在称号的选择上,会以门派所在城市的地名为准,只是寒侯听起来略有些奇怪,才改为了永济侯。

&esp;&esp;朝廷如此行事,其实不止是为了笼络江湖中人,也是在委婉地告知朝廷人员,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闲千万莫要招惹某些江湖势力。

&esp;&esp;来自朝廷的使者显然打听过掖州的情况,没提出面见孟瑾棠的要求,也不打算参观其门派驻地,把代表永济侯的各类物品交接过后,按惯例附加了一行说明,表示山高路远,车马不便,永济侯受封之后,便不必前来建京面圣了。

&esp;&esp;其实这样行事,除了表面上的体恤之外,也算是给自己挽尊,因为大部分江湖门派的首脑,受个虚封则罢,朝廷真要人来建京谢恩,对方多半不会乐意。

&esp;&esp;孟瑾棠把永济侯的印信扔随身包裹里,又问了下万旺德——这位大兄弟总能在合适的时机,出现在孟瑾棠需要找人咨询的地方——当年万大掌柜面对此事时,是怎么回应的。

&esp;&esp;万旺德说,万大掌柜也没去建京那,但写了封信表示感谢,这也是大部分江湖门派的做法,除此之外,还送了点礼物过去。

&esp;&esp;在孟瑾棠斟酌信件词汇的时候,万旺德又友情提醒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