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讨论刚才进城的将军讨论得热闹呢,人群中一个妇人突然哭喊起来。
≈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不见了!≈
≈大哥,你有看到我的孩子了吗?这么高,穿着黑色粗布衫,手里还拿着一串糖葫芦!≈
≈没有。≈
那妇人又看向另一个,≈这位大哥,你有看都我的孩子了吗?≈
谢元秀听了那位妇人着急的声音,就知道,对方的孩子不见了。
≈彩月停车!≈谢元秀突然出声。
彩月立刻停下了马车,疑惑地问道:≈小姐,怎么了?≈
谢元秀匆匆下了马车,快速吩咐道:≈你在这里等我,我很快回来。≈
说完,谢元秀人已经窜到人群里了。
彩月虽然疑惑自家小姐要去干什么,但是既然小姐吩咐了,她就老老实实地在原地等着。
她没有去那位妇人身边,而是朝着一个方向追去。
通过外放的精神力,她发现了一个高状的男人抱着一个孩子,往一个方向走。
他虽然面上平静,可是仓促的脚步显示了他心里的不平静。
更重要的是,那个还是趴在男人的肩膀上,一动不动。
虽然那孩子手里没有糖葫芦,但是他却穿着粗布杉。
谢元秀觉得,那个昏迷的男孩应该是刚才那个妇人的孩子。
这么一看,那男人明显就是人贩子!
对于人贩子这种生物,谢元秀是深恶痛绝的。
谢元秀没有贸然上去把孩子救出来。
对方既然是人贩子,说不定手上还有更多的孩子,她决定跟上去看看。
谢元秀不远不近地跟着男人远离了人群,走入小巷子里,七拐八拐地来到一座小院子面前。
他抬起手,在院门上敲了五下,三长两短。
很快,就有一个中年和男人年纪差不多的妇人来开了门。
男人抱着孩子进去,门就被妇人关上了。
谢元秀走到墙角下,站着没动。
但是里面的情况却瞒不过她。
院子里,妇人看着男人怀里抱着的孩子,一脸笑容,≈当家的,又收获了一个!≈
男人点头,≈加上这一个,咱们就有六个了,此地不宜久留,等老四回来,咱们今天就出发吧。≈
妇人没反驳,≈也好,正好出了京城就找三姑脱手,有了这笔银子,咱们也能过个好年了,咱们出来这么久,我都想孩子了。≈
听着妇人的话,谢元秀心里忍不住冷哼一声。
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别人的孩子就随意拐卖?
这种人真是该千刀万剐!
就因为有他们这样的人,多少原本应该美满的家庭因为丢了孩子支离破碎?
不过很显然,这人贩子一共三个人,如今还有一个人没回来。
所以谢元秀没有进去,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着,等那位老四回来再将人一起收拾了。
就在谢元秀躲在人贩子的院子外面的时候,乐安侯府的气氛也并不好。
宁元诗哭着求刘氏,≈母亲,求您派人帮我找找吧,玉哥儿他不见了,我怎么也找不到!求求您了,您派人帮女儿找找吧!≈
宁元诗的生母李姨娘也在一旁苦苦哀求,甚至不惜跪在地上,≈夫人,求您了!≈
李姨娘只有宁元诗这么一个女儿,女儿就是她的一切。
她年老色衰,没有宠爱,加上她为人谨慎,又老实,做不来争宠的事。
之前女儿未出嫁的时候,为了让她们母女二人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一直向刘氏伏低做小。
唯一与刘氏撕破脸的一次,就是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
女儿与白鹿书院的一位学子相互看对眼,求到了她这里,她不得已求夫人做主。
谁知道夫人竟然已经算计好了女儿的去处,想让女儿去给齐王做妾。
李姨娘自己做妾是没办法,她已经尝够了给人做妾的苦,又怎么可能答应自己的女儿去给人做妾?
就算那人是王爷也不行!
于是第一次反抗刘氏,求到了侯爷那里,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也是因为那次的事情,刘氏和李姨娘翻了脸。
哪怕女儿出嫁后,李姨娘继续伏低做小,刘氏仍旧不搭理李姨娘。
现在,李姨娘和宁元诗求到刘氏这里,也是没办法了。
宁元诗嫁的人不过是个举人,而且家中父母都已不在,但是夫妻两人感情融洽,家中哪怕不富贵,宁元诗也甘之如饴。
如今莫举人正埋头苦读,准备考取进士。
而宁元诗不过是带着孩子出门为夫君买些布料做衣服,一个大意,孩子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