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脱掉,袁家日后的前程也是毁了。”
徐应真不置可否,叹惋道:“要不是之前被那个姓唐的缠上,瑛瑶的婚事也不会耽误到现在。”
说起这个袁褚就心烦,他摆摆手,“不必再提那个人了。最近没有见他再露头,想是已经老实回乡了。你这些日子就着意打听打听,择一户合适的人家,早点定下来,咱们就安心了,她也不会胡闹了。”
……
书房里,曾青整理着书案上的卷宗,问:“公子,白家公子托您的事情,还要顺着线索继续查吗?”
袁彻想到方才饭桌上父亲说的话,说:“先放一放吧,袁家怕是要被推上风口浪尖,现在家里不能出什么岔子。”
他说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木匣,里面是一块上好的白玉石料。
“曾青,把篆刻工具给我找来。”
曾青看了眼他手里的玉料,“公子要刻印章?”
他点头。最近黎又蘅对他爱答不理的,他想不出自己是哪里惹她不高兴了,但是总要去哄她高兴的,便寻思着给她做一枚印章,珍贵又足以体现心意。到时候不管他到底错哪儿,总能寻得一个宽宥的机会。
……
近几日黎又蘅都不怎么跟袁彻说话,如今晚上不等他回房,早上也不送他出门了。
今日清早,袁彻又轻手轻脚地起床,见她还在睡,不敢吵她,自己穿戴齐整了,给她掖了掖被子出了屋子。
她听见脚步声远去,坐了起来,拢了两下头发,木着脸发呆。
她的确在生袁彻的气,但是她不想告诉他,自己是因为去他书房偷窥,发现他为白若晗的家事操心而生气。
这个症结早在新婚夜就埋下了,那时她说自己不在乎袁彻和白若晗到底有什么关系,袁彻要解释她也不听,可日渐相处,感情已经培养起来,再次想到白若晗时,她才惊觉自己有多在意。
不过她不如袁彻豁达,可以直接问她和沈行知的关系,她问不出口。可是难道袁彻不能自己琢磨吗?他做了什么不合宜的事,自己心里还没数吗?
黎又蘅郁闷地在床上窝了一会儿,半晌才起床。
今日日头很好,她想开窗晒晒太阳,正好瞧见曾青将书房里的书搬到庭院里晾晒。
黎又蘅闲着无聊,走过去随手拿起本书翻看,“怀仁集?这可是前朝孤本。”
曾青将架子上的书都翻开,扭头回答黎又蘅说是,“这是白公子所赠。”
黎又蘅看向他:“白公子?”
“就是先前被抄的那个白家,白公子和我们公子在书院时是同窗好友,交情匪浅,可惜白家获罪,白公子也被流放千里。”
黎又蘅听到“交情匪浅”几个字,眼神微微变了。
白公子和袁彻是好友,那袁彻想要帮白家伸冤,或许是看在白公子的情面上。她突然觉得自己迁怒袁彻有些草率了。她将书放下,终日阴沉的脸色有了几分光彩。
傍晚,听说袁彻归家,她也不再冷着了,想着做了香饮子给他尝尝鲜,可他一回来就钻书房去了,愣是到要入睡的时候也没见着人。
她以为他有公务要忙,就不去打扰他,却不知他是在书房里赶工。
袁彻早些年喜欢篆刻些小玩意儿消磨时间,父亲常说他玩物丧志,他渐渐地就不碰了,如今又捡起来,不免有些手生,小小的一个印章,刻了几个晚上才好。
掌心磨出一个小水泡,他暂且不去管,将精心制作出的印章端详了一会儿,满意地扬唇,小心地收起来。
回房时,黎又蘅已经睡着,那就明日再将礼物给她吧。
到了贴身带着,坐在马车里,还掏出来看。听曾青说,今日午后黎又蘅去依云水榭见沈徽音。
他迫不及待地要将礼物给黎又蘅,早日缓和关系,便说:“到前头买些她爱吃的点心,去依云水榭等她。”
依云水榭是一片私人园林另辟出来的,对外开放,专供那些年轻女子来此焚香品茗。此地临水而建,环境清幽,是个闲情雅致的好去处,黎又蘅和沈徽音素来爱相聚于此。
早秋的凉风荡开水面,掀起层层涟漪,清澈的水底,鱼儿在游动。黎又蘅倚着美人靠,往水里撒鱼食。
“你不是说他长得黑黢黢吗?那日亲迎时,我看人家也不黑啊。”
沈徽音在煮茶,抿着唇笑,“先前一直在北地驻守,风吹日晒的,可不黑嘛。回来这么久,自然就养白了些。”
黎又蘅看向她,笑道t:“瞧你这满面春光的,看来他没有欺负你了。”
沈徽音想起自己婚前的杞人忧天,有些不好意思,坐过去挽着黎又蘅的胳膊,“我觉得我对他之前有些误解,他虽然看起来不好相处,但人还挺体贴的。那日我说了句想吃南方菜,他第二日就给家里找了个江南来的厨子,大概就是面冷心热吧。”
她轻叹一口气,“其实他也挺不容易的,原本是先皇后一脉,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吧,可是顾氏早年间没落,他父亲又早亡,他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