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点点头:“嗯,我是你老伴儿。”
“你是我老伴儿?有什么根据?”老头一脸严肃地反问。
老太太早有准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照片里,一对年轻男女并肩而立,笑容灿烂。
“你看看,是不是?”老太太很是耐心将照片递给老头:“认不认得?是不是你老伴儿?”
老头接过后端详许久,突然笑了:“是我老伴儿,哎呀,我结婚了啊。我居然娶了这么漂亮的老婆,我可太有本事了!”
一句话把老太太哄笑了:“行了,记起来了就行了。”
中年女子见状,往前探了探身体,说道:“今天状态还行啊,竟然认出来了?那你再认认,我是不是你女儿?”
老头仔细瞧了瞧她的脸,摇了摇头,伸出四根手指:“不是,你不是我女儿。我最大的女儿才四岁。”
女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得,还是没认出来。”
上了菜,中年女子伸手从筷笼里拿了两双筷子,递给老头和老太太:“吃吧。”
老头没接,反而怀疑地看了她一眼,掩着嘴,侧过身来低声问老太太:“这人怎么这么奇怪,对我们也太热情了,菜里不会是有毒吧。”
老太太和女儿对视一眼,无奈地摇摇头:“别瞎想,没毒。”
老头一脸不信。
这小老头刚开始只是会经常丢三落四,但日常生活还能自理的。
可最近他的情便不断发展,变得容易迷路、算不清账,连最亲近的家人都认不出来了,性格也开始多疑、暴躁。
中年女子又叹了口气,将筷子塞到他手里,然后自觉得又拿了一双筷子,随便夹起离自己最近的一道菜,送入口中,夸张地嚼嚼,咽了下去,然后张大嘴巴:“瞧,没什么事吧?”
老头还是不信:“其他的你也尝尝。”
中年女子没有办法,只得每一道都尝了一口,老头这才放下心来,开始用餐。
可是吃到一半,老头做贼似得看了看老太太和中年女子,趁她们不注意,夹了菜就往衣服口袋里装。
中年女子敏锐地注意到了他的动作,问道:“你干什么呢?”
被发现后,老头将偷偷摸摸的转移工作变为了光明正大:“我装回去,毛妮快放学了,该饿了。”
女子愣了愣。
老头口中的“毛妮”,便是是年近四十、此刻正坐在他眼前,他却完全认不出来的自己。
老太太轻轻放下汤勺,用帕子擦了擦老头嘴角的油渍:“好好好,都装回去给毛妮。”
老头像收集糖果的孩子般,兴冲冲地夹得更起劲了。
他一边夹,一边嘴里嘟囔着:“毛妮最馋红烧肉了,可惜咱家情况不好,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两块红烧肉”
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紫英小饭馆里来来去去。
因为店里菜色多样,味道也好,几乎每天都能坐满人。
时间就在这忙忙碌碌中迅速溜走,转眼就到了小年。
北方地区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地区则多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关于南北方小年时间差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清朝中后期,皇帝会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此后,北方的百姓也纷纷效仿,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而南方地区则大多仍延续旧俗,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徐州属于北方官话区,历史上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因此大部分群众过小年的日期遵循了北方的传统。
小年这天,叶紫岑几人早早起来,分工合作,打扫好了卫生后,就把早已准备好的羊角蜜和蜜三刀往供桌上摆。
相传灶王爷在这一天是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的善恶行为的。
所以,拜灶王爷时准备的贡品都是甜食。是希望用甜食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只说好事,不说坏话,从而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吉祥如意。
摆供品时,戴素英最讲究。
形似羊角的羊角蜜和方方正正的蜜三刀都要摆得整整齐齐。
清水和草料也要盛在白净的小瓷碗里,那是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的。
叶紫岑没吃早饭,又干了许多活儿,着实有些饿了,她看着炸至金黄又吸饱了糖浆撒上了芝麻的蜜三刀直咽口水。
心动不如行动,叶紫岑立刻伸手想拿一块。
戴素英轻轻拍开她的手:“看你馋得!这是给灶王爷的,等拜完了才能吃。”
叶紫岑吐了吐舌头,老老实实地缩了回去。
戴素英点燃了三炷香,先递给了江春艳,又让叶紫岑接过,等三人全都过了一圈儿后才插入了香炉里。
烟雾袅袅升起,戴素英嘴里念着:“灶王爷您辛苦,今年咱家日子顺当,全靠您庇佑。来年还请替我们多说说好话,让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