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沪上人家[年代] 第130章(2 / 3)

会儿话,邱秋挂了邱嘉树的电话,打给秦院长。

一问,张成周、韩鸿文已经到了,人在军医院,那边已经开课了,张成周主讲。

邱秋听得直乐:“你们速度真快哟!”

“还不是怕你表哥被人抢走了,我们派的人再晚一会儿,他都要跟你舅公一起,被接去边境了。”

“边境怎么知道……”邱秋话问一半,便明白了:“孙建国所在的部队?”

“对,西南军区11师。哼,跟我抢人,我可记住他们了。”

“你们跟我们书记、老师商量好了吗,我这边什么时候开课?”

“下午。你们老师还没跟你说吗?”

邱秋刚要说没有,任章华、丁宜春找来了。

速度真的很快。

等到下午两点,邱秋已经在专门腾出来的阶梯教室里,见到了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五十名学生。

有各大医院的老中医,有广济法学班的学生,有他们研究生班的几位,还有针灸研究所的十来人。

邱秋看着眼前的老中青三代人,微微一笑,捏着粉笔讲了起来。

诸位老中医越听越心惊,邱秋讲课,经脉、穴位、脏腑、外络、肢节、气血、阴阳平衡……信手拈来,更有各种小故事穿插其中。

她在讲阴阳十三针,又不单单在讲阴阳十三针。

按她的说法,阴阳十三针是由诸多古法针经为理论指导,“以通为要,以平为本,以和为宗。”

并根据古代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视患者的情况,“一针多穴,一针多经”加强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扩散,亦加强针刺效果,促进气血运行,刺激神经末梢量是传统针灸的20倍以上。

遂所掌握的针法之多,邱秋四堂课讲下来,有人数了下,足有三十七种,很多古针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第二天,再讲,有人又数了下,一天下来,古针法足有七十二种。

两天下来,已是近百。

任章华、丁宜春忙向上面申请,要一台录音机。

学校后勤和卫生部,跑遍了各大华侨商店,没找到,最后让人连夜从香港那边捎来五台。

随即,又请了上影的导演、摄影过来录制。

卫生部和各大军区医院,又紧急送来了三十人。

为此,邱秋又重头讲了一遍,这一次,没有收住,讲得更细、更全面、知识面更广了,各种医学典故讲得趣味横生。

导演坐在后面,都听入迷了。

讲完古针法,讲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各种案例,被搬上讲台,大家讨论,并说出自己经手的一些特殊病人。

光是理论,不过瘾,邱秋要了十几位病患,临床教学。

让大家见识到什么是“一针多穴,一针多经”,什么是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扩散。

长长的针带,一枚枚黄澄澄的金针,调、通、引、决、补、泻、温、劫……各种针法,在十几位病人身上,轮番上演。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中医视觉盛宴,古老而深邃的中医文化以直观、绚丽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便是不懂中医的导演和摄影都在这一刻,觉得大饱眼福。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这一批人,背上行囊,跟邱秋告辞。

老中青三代,八十人。

邱秋将金针分了,一人十几枚,放在一个个特制的针包里,和一小瓶能随身带着的酒精,送给大家。

“邱老师,”魏岩笑道,“回来要还吗?”

邱秋跟着笑道:“平安归来,邱老师另有礼物。”

伏若南打趣道:“是一整套,九百九十九枚金针吗?”

邱秋:“保密。”

跟他们一同奔赴战场的还有张成周开班,带出来的三十九人,包括张成周这个老师。

韩鸿文因是独子,被刷了下来,入职军医院。

从机场回来,邱秋随韩鸿文去军医院,看他分的单身宿舍,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十来个平方,门口靠窗摆着套桌椅,另一边放着盆架,再往里走,是一张靠西放的实木床,床尾立着个三开门衣橱。

邱秋摸了摸被褥,还算厚实,打开衣橱看了眼,衣服没两身,且都是厚衣服。转身在桌前的椅子上坐下,邱秋翻了翻他摊开在桌上的医书,“韩鸿文,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这是韩鸿文来沪市后,两人第一次见面,先前都忙着,心里压着股冲劲,谁也没那闲情见面、说话。

想了想,邱秋又道:“在提议让你过来之前,我该先给你打个电话的。”

“邱秋,”韩鸿文双手撑在书桌一侧,看着椅子上的邱秋道,“我喜欢沪市!接到过来的通知,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你放心吧,我不会放弃学习的,我想好了,等我熟悉手头的工作后,我就去读夜校。”

邱秋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行吧,你既然心有成算,我就不多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